近年來,外部鏈接建設的有效性面臨顯著挑戰,其難度持續攀升。這一趨勢的形成源于雙重制約:一方面,網站運營者基于多重考量,對外部鏈接的輸出持愈發謹慎態度,即便是傳統的鏈接交換行為,其審核標準也日益嚴格;另一方面,搜索引擎對外部鏈接的質量閾值不斷提升,低質量外鏈不僅難以貢獻價值,更可能對網站權重產生負面影響。
百度“綠蘿”算法的迭代升級,正是針對低質量外鏈治理的核心舉措。綠蘿1.0算法聚焦于買賣鏈接行為,對鏈接交易雙方及中介平臺實施精準打擊;綠蘿2.0算法則將治理范圍延伸至推廣軟文領域,不僅嚴懲軟文發布方,同時對承載軟文內容的網站進行連帶處置。在綠蘿算法問世之前,百度站長平臺已于2012年明確列出多項需重點整治的垃圾鏈接類型,包括鏈輪與站群體系、Web2.0平臺的批量群發行為、隱蔽的黑鏈技術,以及缺乏推薦價值的無意義交換鏈接等。
相較之下,Google對低質量外鏈的治理態度更為嚴苛。除上述鏈接類型外,其官方渠道曾多次警示,客座博客帖子、新聞稿發布、插件內置鏈接、網站模板默認鏈接、以利益置換的鏈接、文章目錄提交等行為,均有較高概率被判定為垃圾鏈接。2015年2月,Google工程師John Mueller甚至在公開會議中明確建議SEO從業者應完全停止外鏈建設行為。
綜合搜索引擎的政策導向可明確得出結論:傳統SEO領域中廣泛采用的外鏈建設策略,在當前環境下已普遍喪失其效力。若嚴格遵循搜索引擎的規范要求,對照傳統外鏈建設方法體系,僅依靠優質內容自然吸引外部鏈接這一途徑,尚能保持安全性,其余可操作的合規方法已寥寥無幾。
從長遠視角審視,能夠兼顧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外鏈建設路徑,仍需回歸內容與創意的核心價值。可以說,一旦外鏈建設行為帶有明確目的性與刻意性,其潛在風險便已悄然滋生。或許,SEO從業者終止主動外鏈建設的時代已為期不遠。
在短期內,當SEO從業者仍需進行外鏈建設時,必應官方博客曾提出一項可作為安全判斷的參考指標:真正優質的外鏈,往往具有不可預知性——你無法事先預知其來源,甚至可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借助高質量內容吸引外鏈,“鏈接誘餌”是一種有效策略,而創意的發揮空間亦極為廣闊。不僅在內容策劃與工具制作層面可融入創意,日常SEO工作中同樣存在創新契機。例如,對404頁面的系統性檢查即可巧妙運用于外鏈建設。百度站長平臺、Google站長工具及Moz等平臺均會提示網站存在外部鏈接指向但返回404錯誤的URL,通過301重定向技術,可有效承接此類鏈接的部分權重傳遞。事實上,幾乎所有網站均存在此類URL資源。遺憾的是,百度站長平臺對404錯誤的提示未明確其發現機制,但其中部分URL的識別,正是源于外部鏈接的存在。
將404錯誤檢查延伸至第三方網站,亦能挖掘外鏈建設機會。可選取權重較高的同行業信息站或博客,利用Xenu等爬蟲工具進行全站掃描,定位指向外部網站卻返回錯誤(如404、域名過期、程序錯誤)的鏈接。隨后聯系站長,告知其網站存在無效鏈接,此類問題會損害網站質量,多數站長會對此表示感謝。此時可順勢提及自身網站存在相同需求,部分站長基于感謝心理,可能愿意建立鏈接。當然,此舉的前提是自身網站具備足夠的價值基礎。
綜上所述,在當前外鏈建設的新形勢下,最具戰略意義的方法是停止人為干預鏈接建設,至少應摒棄所有傳統外鏈建設手段,即便包括本文提及的部分創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