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企業號的實際運營實踐中,品牌方普遍將爆款內容打造視為核心訴求。然而,通過對3192條企業號視頻樣本的深度分析發現,能進入抖音熱門推薦的內容占比不足2.4%。盡管目前尚無明確證據表明抖音在個人號與企業號間存在推薦權重差異,但從數據趨勢推斷,平臺在推薦企業號內容時持高度審慎態度。這意味著,企業號運營者若想實現爆款突破,需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與更長周期的積累。
研究樣本覆蓋71個企業賬號(含認證與非認證類型),累計分析3192條視頻內容。其中,328條視頻點贊量突破1萬。基于卡思數據對點贊量與播放量閾值的監測,1萬贊內容的播放量普遍集中在100萬至500萬區間。從品牌曝光價值維度考量,此類內容可定義為“爆款”——其不僅具備顯著的流量勢能,更能為企業號帶來廣泛觸達與潛在用戶沉淀。
在328條萬贊視頻中,通過信息流投放實現數據達標的占105條,而依靠內容運營自然增長的為223條。值得注意的是,萬贊內容的賬號分布呈現顯著不均衡性:例如企業號“今日頭條”有31條內容達成萬贊,側面印證官方推薦機制對爆款形成的關鍵作用。部分賬號憑借“光環屬性”實現數據躍遷:如游戲企業號“劍俠世界2”的195條作品中,108條點贊超1萬,其中70萬粉絲的基礎流量貢獻不容忽視;阿里、小米等自帶行業影響力的品牌,內容互動數據顯著優于同類賬號。進一步篩選,僅78條通過純內容運營(含部分光環屬性賬號)達到萬贊水平,占樣本總量的2.4%,凸顯企業號爆款打造的高門檻。
對上述78條爆款內容的形式拆解顯示,其成功要素呈現高度集中性:
- 創意類內容:以企業員工(如顏值型博主、段子手)為核心演繹載體,支付寶、小米金融、美柚等品牌通過員工創意演繹實現破圈;
- 特效類內容:小米手機等品牌憑借技術型特效視覺奇觀,激發用戶互動與傳播;
- 名人類內容:“阿里巴巴”發布的4條馬云講話視頻全部點贊超10萬,其中1條突破100萬,彰顯權威IP的流量號召力。
爆款內容進入熱門信息流后,品牌LOGO將在頭像位置展示,且內容無“廣告”標識,這一機制決定了抖音在推薦時的審慎性。數據分析發現,除特效類內容(如小米)外,78條萬贊視頻中極少出現顯性品牌植入。這表明,在無信息流硬廣資源支持的情況下,強品牌植入內容難以通過算法推薦成為爆款,甚至可能對賬號后續流量獲取與粉絲沉淀產生負面影響。
基于樣本規律,企業號可通過以下策略提升爆款概率:
1. 熱門改編+特效融合:結合抖音熱門BGM、挑戰賽等元素,疊加創意特效,實現品牌與內容的自然融合。小米、完美世界等案例顯示,此類形式即便含硬性植入,仍能獲得良好傳播,核心難點在于創意團隊的持續產出能力。
2. 教程類內容垂直深耕:“美食DIY”“四輪TV”“潘多拉英語”等賬號通過專業教程沉淀粉絲,但該模式僅適用于內容與品牌強相關的企業(如教育、美食領域)。其優勢為粉絲粘性高,劣勢在于需專業內容團隊支持且需持續密集產出。
3. 段子劇的輕量化運營:多人演繹、顏值出鏡、搞笑轉折等元素符合抖音推薦偏好,但受限于專業演員、劇本創意、拍攝門檻(需開通1分鐘權限)及制作成本,目前僅有少數品牌(多為代運營賬號)采用。部分企業嘗試員工自編自導,但因內容穩定性不足,粉絲沉淀效率較低,爆款偶發性強。